第十二課‧十二因緣—— 離苦的根據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2015年12月16日—如果以惑、業、苦來解說十二因緣,則能見到由惑(即無明)而引生的業(即行),是會招感苦果的(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)。而從苦果又會有新的無明煩惱 ...
第十二課‧十二因緣 —— 離苦的根據1. 課文內容[1] (Last updated: 2004/08/09)
第十二課‧十二因緣 —— 離苦的根據
眾生有無明煩惱,就會造業;有了業,就招感生死輪迴的苦惱。佛陀藉業感緣起,解說生死輪迴的現象。佛陀亦指出,當無明煩惱盡,業力的牽引解除,生死苦亦隨之而滅盡。苦從緣生,亦從緣滅,佛陀以緣起法為依據,把"苦"和"苦滅"[註1][2] 以十二因緣的"流轉"與"還滅"的道理加以解說。
十二因緣各支的含意
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,是構成眾生生死流轉的十二種因素。佛陀藉著這十二因緣來解說生死流轉的成因和解脫生死束縛的依據。
(一) 無明 :即蒙昧、愚迷,沒有正覺和智慧光明的意思。是指眾生對因果業報、緣起、四聖諦等真理未能覺知的蒙昧狀態。
(二) 行 :是指由渴愛和煩惱相應的思維而發動的"身"、"口"、"意"業行。有了業行,就自然產生輪轉生死的業力。行亦可分為善、惡和無記三種性質。
(三) 識 [註2][3] :有明瞭、認識和分別的意思,是心對境象認知和執持的功能。
(四) 名色 [註3][4]:是指心識所緣的六境 [註4][5]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。"名"即精神作用的法境,而"色"即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的物質境象。
(五) 六入 :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六根。與六境合為十二處 [註5][6],乃心識憑藉而生起之處,故又名"六入處"。
(六) 觸 :即根(六根)、境(六境)、識(六識)三者和合、接觸而生起的覺知。
(七) 受 :從接觸而生起的感受,可分為"苦受"、"樂受"和不苦不樂的"捨受"。
(八) 愛 :愛乃心對外境生起染著不捨的依戀和執著。
(九) 取 :從愛而生起的行為。愛之越切,執取越強,以致對所愛生起...
十二因缘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第九課十二因緣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第十二課‧十二因緣—— 離苦的根據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《十二因緣》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常見問題> 認識佛教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十二因緣法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十二因緣法:: 大般若經要解:: 般若系列:: 佛法介紹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十二因緣的意義@ 勤學佛堂:: 痞客邦 | 全台葬儀社評價
桃園市恩緣生命事業有限公司 合法業者聯絡資訊
公司名稱:恩緣生命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:鍾芷茜地址:桃園縣平鎮市金星里興安路39巷39號2樓連絡電話:034589000